• 吃药不用嘴 ,透皮给药难在技术和观念

    发布时间 :2019-05-20        浏览次数 :42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朱萍 北京报道
    2019-05-01 07:00

    ——在皮肤表面给药的药效与口服药物相当 ,并且可以持续控制给药速度 ,灵活给药 ,减少副作用 。


    透皮给药是继口服 、注射之外的第三种用药方式 ,且安全性更有保障 。

    “药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 ,我国在法规 、管理等方面在不断加强 。从4月26日起 ,《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进入为期一个月的意见征求稿阶段 ,与原药品管理法相比 ,药品安全性被重点提出 。而通过给药途径的方式改变 ,也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4月30日 ,透皮给药专业企业冰球突破药业董事长龙本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

    龙本威解释 ,传统口服药物方式 ,往往会带来肠胃刺激等副作用 ,并且存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可能导致药效降低) ,这又使得患者需要加大用药剂量 。“而透皮给药在皮肤表面给药 ,有效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也克服因吸收过快产生血药浓度过高引起的不良反应 ,其未来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 。”

    近日 ,爱尔兰市场研究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表示 ,看好透皮给药市场发展 。“透皮给药系统 ,即通过皮肤输送药物用于治疗 ,伴随着制药行业发展和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加 ,全球透皮给药市场规模可能进一步增长 。”据了解 ,2018年11月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在生物医学工程产业领域 ,透皮和粘膜给药制剂新剂型工艺技术基础研究被列入重点产品和服务 。

    用药安全成为重点关注问题

    4月20日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 。从4月26日起 ,《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进入了为期一个月的意见征求稿阶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 ,截至4月30日 ,在中国人大网上便有1356条建议 。

    一位已经提交建议的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我们非常关注医药管理法的修订 ,包括药品生产 、经营等情况 。而从修订草案看 ,国家此次更为重视用药安全问题 ,在草案中共提到‘安全’51次 ,如第一章增加的第三条便直接表明要‘保障用药安全 、有效 、可及’ 。”

    在龙本威看来 ,制度法规的制定是对安全用药的重要保障 ,而技术的突破则是直接提升安全用药的指数 。当下美国 、日本 、欧洲等都在试图通过包括透皮给药等给药方式的改变来提高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 。

    透皮给药是指药物涂布或贴于皮肤表面的一种给药方法 ,成为口服 、注射后的第三大给药途径 ,使药物以恒定速率(或接近恒定速率)通过皮肤 ,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 。

    “像传统的用于腰背疼痛 、跌打损伤的膏药 ,就是我们熟悉的橡胶膏和黑膏药 ,不过现在的透皮吸收已经被用于从咳嗽哮喘到心血管疾病 ,老年痴呆到小儿多动症 ,一直到近年有苗头的疫苗透皮吸收 。”龙本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

    作为医学领域的年轻一辈 ,第一个透皮给药系统诞生于1979年 ,彼时Transderm-SCOP(东莨菪碱贴剂)获得美国FDA批准 ,主要用于治疗恶心和呕吐 。此后 ,相关技术不断发展 ,不少企业已在透皮给药系统领域有所布局 。如日本Teikoku Seiyaku(帝国制药)成功开发了温型巴布剂-透皮吸收型消炎止痛水溶性高分子贴剂 ;诺华在2015年9月推出了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透皮贴剂  。

    国内方面 ,绿叶制药 、冰球突破药业等均在透皮给药领域进行了布局 。

    如绿叶制药在2016年收购了欧洲多家领先的透皮给药系统公司如Acino AG 、Acino Supply AG以及Acino旗下透皮给药系统业务 。对于这样的布局 ,绿叶制药(国际)CEO张业泓分析称 ,考虑到透皮给药和皮下植入产品的市场竞争相对较少 ,其现有和在研产品都具备较大增长潜力 。

    绿叶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绿叶制药中枢神经治疗领域的核心产品之一用于治疗轻 、中度阿尔茨海默症的利斯的明透皮贴剂(活性成分 :卡巴拉汀)的进口上市注册申请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 ,有望尽快在中国上市 。

    而冰球突破药业专注于外用制剂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 ,与日本透皮吸收制药企业合作 ,共同研发巴布剂 、新型贴剂 、全身治疗缓控释贴片剂等三大类新型制剂 。“其中我们使用的巴布剂技术是最新的第三代巴布剂技术 ,核心是稳定的中性高分子架桥技术 ,该技术制造的巴布剂具有良好的药物释放优势 。”龙本威表示 。

    业内普遍观点认为 ,相比于传统用药方式 ,透皮给药系统的优势是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除有效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透皮给药可以减少口服药物给肠胃造成的刺激以及减少药效流失 ,采取注射用药的方式则也会带来非常的不便及身体上的二次伤害 ,降低患者依存性 。

    “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 ,在消炎镇痛领域用得十分广泛 ,但是可能导致的胃溃疡 、胃出血这类对于胃肠的损伤和刺激是医生普遍担心的问题 ,像老年人吃药都是一把一把 ,带来的副作用问题更大 。而现在药未必要用嘴吃 ,根据国外临床效果 ,在皮肤表面给药的药效与口服药物相当 ,并且可以持续控制给药速度 ,灵活给药 ,减少副作用 。” 龙本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说 。

    此外 ,透皮给药系统或可以让传统药物诞生新的市场生机 。“如有了安全的给药途径后 ,副作用降低下患者使用人数会增加 ,像芬必得有一些患者现在不敢用 、不能用 ,通过皮肤用药这样市场的潜力会进一步释放出来。”一位透皮给药药企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

    技术难题待破

    在市场规模上 ,Research and Markets研报认为 ,制药业增长 、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加等都可能有助于透皮给药市场的增长 ,预计到2024年底全球透皮给药市场将达到73.58亿美元(约495亿元人民币) 。

    不过 ,龙本威认为 ,市场规模其实并不是很好测算 ,因为某种透皮给药药品被研发出来 ,不仅包括原有口服药的市场 ,还会产生一个新的市场 ,“总之市场是非常有潜力的 ,特别是中国市场”  。

    分析认为 ,相比于欧美 、日本市场 ,中国透皮给药市场虽然并不成熟 ,但是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政策也在推动产业发展 。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 ,透皮和粘膜给药制剂新剂型工艺技术基础研究被列入重点产品和服务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亦提到,要开发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 ,研发符合中药特点的粘膜给药等制剂技术 。

    “透皮给药现在还是集中在化药领域 ,而我们传统中药就有贴剂的传统 ,不过这个贴剂的落后程度有目共睹 ,容易坨在一起 ,还会把人的汗毛拔下来 。一旦技术改进 ,这就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巨大市场 。”龙本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

    不过 ,在看好透皮给药市场发展的同时 ,业内人士认为 ,市场观念和技术难题仍然困扰着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 。

    在市场观念方面 ,龙本威表示 ,提到医药创新 ,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新药研发 ,但是用药方式的变革实际上是不应该被排除的 。“药品安全性的改进 、增加药物使用效率 、提高药物普及性等这些都属于研发创新 。”

    “以往 ,从企业到科研 ,不是很重视用药方式的变革 ,如果不是研究新成分 ,而是给原有的药物一个新的定位或者方式的时候 ,往往不被认为是创新 。”龙本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令人欣慰的是 ,现在政策和企业自身认知上都已经在发生改变 。”

    与此同时 ,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还受限于小分子药物的限制 。

    龙本威解释说 ,皮肤是药物进入体内的主要屏障 ,研究发现只有少数药物具有优良的皮肤透过性 ,且主要是小分子药物 。而疫苗 ,用于肿瘤 、心血管疾病等的大分子药物 ,部分也存在水溶性差 、生物利用度较低的问题 ,在有些治疗领域有着透皮给药的需求 。

    早在201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上 ,就有参与专家提出 ,利用透皮给药系统进行大分子药物的递送正日益受到青睐 ,该系统可以有效避免大分子药物在胃肠道失 活 ,同时兼备良好的病人顺应性等优点 。“然而 ,皮肤作为人体的 ‘天然屏障’ ,加之角质层的保护 ,几乎不允许大分子药物以游离形式通过 。”

    目前 ,相关透皮给药企业已经在针对分子量限制进行研究 ,龙本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突破400个分子量 ,如何让更大的分子进入皮肤 ,这正是世界范围内研究的一个方向 。如微针作为微米级的针阵列组成的贴剂 ,研究认为可以做到刺穿皮肤角质层 ,达到药物输送的目的 。

    “现在资本 、政策都有关注到透皮给药系统 ,相关研究必然会持续向前推进 ,这些发展瓶颈都有望得到突破 。并且除药品外 ,像化妆品 、医美产品也都是透皮给药系统大有作为的领域 ,整个市场潜力还是值得期待的 。” 龙本威说 。

    (编辑 :陆宇)


    010-57793860

    www.nmgxkjd.com